计算机组成原理

AI-摘要
Aurorp1g GPT
AI初始化中...
介绍自己 🙈
生成本文简介 👋
推荐相关文章 📖
前往主页 🏠
前往爱发电购买
计算机组成原理
Aurorp1g计算机组成原理
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
1.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
电子计算机 是一种可以 存储程序,并且通过 执行程序指令,可以自动,高速,精确地对数字信息进行各种 复杂处理,然后 输出运算结果 的高科技 智能 电子设备。
5 个逻辑模块:输入设备、存储器、输出设备、运算器、控制器。
(如今运算器和控制器已集成在 CPU 中)
1.1.1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
- 在计算机中用数字代码(二进制代码)表示各种信息。
- 在物理机制上用数字信号(数字型电信号)表示数字代码。
- 信息数字化表示的优点:
- 物理上易实现信息的表示与存储。
- 抗干扰能力强,可靠性高。
- 数值表示范围大,精度高。
- 可表示的信息类型广泛。
- 能用数字逻辑技术进行处理。
1.1.2 存储程序工作方式
- 编制程序。
- 存储程序。
- 自动,连续执行程序。
- 输出结果。
计算机的工作流程:编写程序→输入程序→存储程序→转换为指令序列→执行指令→输出结果。
1.1.3 计算机的分类
计算机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两大类:模拟计算机 和 数字计算机。
特点:
- 模拟计算机:由模拟运算器件构成,处理在实践和数值上连续的模拟量(如:电压,电流等)。
- 数字计算机:由数字逻辑器件构成,处理离散的数字量。
其中数字计算机又可分为 专用计算机 和 通用计算机。
按照系统规模和计算能力,也可以分为:巨型机(超算),大型机,小型机,微型机等,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,类型的划分会动态变化。
1.2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
计算机之父 – 冯・诺依曼。
EDVAC(冯・诺依曼思想)。
第一台严格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(ENIAC,宾夕法尼亚大学,1946.2)。
1.2.1 冯・诺依曼体系
- 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程序和数据;任何复杂运算和操作都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指令,数据也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。
- 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;将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(存储程序),让计算机自动地执行指令,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操作(核心思想)。
- 新型的现代计算机硬件组成;存储器,运算器,控制器,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。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。
1.2.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
1.2.3 未来的发展趋势
- 向巨型化方向。
- 向微型化方向。
- 向多媒体化方向。
- 向网络化方向。
- 向智能化方向。
1.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
硬件: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和装置之类的有形设备,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。
软件:是指硬件所表达的各种内在信息,包括数据与控制程序。因为它们是无形的东西,所以称为软件或软设备。
1.3.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
- 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模型
主要功能部件:
CPU :主要由运算器,控制器等部件组成。
运算器
- 功能:完成两类(算术和逻辑)运算。
- 组成特点:
- 主要有 ALU(算术逻辑单元)构成,执行算术,逻辑运算以及移位循环等操作,是 CPU 功能的主要执行部件。
- ALU 以全加器为核心,具有多种运算功能。
- 运算的位数越多,计算精度就越高,但期间也更复杂。
- 运算器的数据宽度一般是:8/16/32/64 位。
控制器
- 功能:产生控制命令(微命令),控制全机操作。
- 基本组成:
存储器 :存储数据和数字化后的程序。
- 存储单元。
- 地址。
- 存储容量。
- 内存储器(主存)。
- 外存储器(辅存)。
输入输出设备 。
总线 :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一组信息传送通路。
- 数据总线。
- 地址总线。
- 控制总线。
接口 :具有缓冲,转换,连接的功能的部件。
- 计算机硬件的典型架构
- 微型计算机 :南 - 北桥架构
* **小型计算机** :多处理器架构
* **超级计算机(超算)** :集群式架构。
* **多处理机系统结构** :用多处理器 CPU 构成。根据处理器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,又分为:①紧密耦合型多机系统 ②松散耦合型多机系统。
1.3.2 软件系统
- 软件类别:系统程序 和 应用程序。
- 系统程序 :负责系统调度管理,提供运行和开发环境,各种服务,确保系统运行良好。
- **应用程序 :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应用问题所编制的程序,如工程设计程序,数据处理程序,自动控制程序,企业管理程序,情报检索程序,科学计算程序等等。
1.3.3 硬,软件系统层次结构
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多层次的软件和硬件组成的系统,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:
1.3.4 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
- 软件的特点:易于实现各种逻辑与运算功能,但是常受到速度指标和软件容量的制约。
- 硬件的特点:可以高速实现逻辑和运算的功能,但是难以实现复杂功能或计算,受到控制复杂性指标的制约。
- 计算机中的软件,理论上都可以“固化”“或硬化”成硬件,以提高执行速度 。
1.4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
基本字长
- 指一次数据操作的基本位数。
- 会影响计算的精度,指令的功能。
外频 :外部频率或基频,也叫系统时钟频率。
常用的 CPU 性能指标
- CPU 的主频 = 外频✖倍频系数。
- IPS,每秒执行指令数。
- CPI,每一个指令执行过程中所需的时钟周期数量。
- FLOPS,每秒执行浮点运算的次数。
- CPU 的功耗
- 静态功耗是由于半导体电路自身的损耗造成的功耗。
数据传输率
- 带宽 =(位宽✖工作频率)/8(B/S)
- 物理含义:单位时间内数据的传输量。
- 注意:计算 PCI - E 总线的带宽时,一般还要考虑编码方式,单双工模式和通道路数等。
存储器的容量
第二章 数据的表示,运算与校验
2.1 数值及其相互转换
2.1.1 进位计数制
数值的基与权
- 在任一数制中,每一数位上允许使用的计数符号的个数被称为该数制的 基数 。
- 每 1 位都对应 1 个表示该位在数码中的位置的值,这个值就称为数位的 权值 w。
- 常用进位制:2 进制,8 进制,16 进制。
进制之间的转换
十进制转换为 R 进制:
- 整数部分:除 R 取余法。
- 小数部分:乘 R 取整法。
- 例:将十进制数 43 转换为二进制、八进制、十六进制。
- 二进制:101011。
- 八进制:53。
- 十六进制:2B。
R 进制转换为十进制:
- 按权展开求和。
- 例:二进制数 101011 转换为十进制数:43。
- 二进制与八进制、十六进制的转换:
-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:从右往左,每三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一位八进制数。
- 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:从右往左,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一位十六进制数。
- 例:二进制数 101011 转换为八进制数:53,转换为十六进制数:2B。
评论
匿名评论隐私政策